四川华新现代职业学院 杨 敏
选择教师这份职业,纯粹是受了父亲的影响。我的父亲是一位平凡的山村教师,但是,他却干出了迄今为止我都无法赶超的伟大事迹。早在1989年,父亲就被评为了“全国优秀教师”。正是这一份至高无尚的荣誉,激励着他,鞭策着我,成就了他,成就了我。
成为“全国优秀教师”的父亲是那么的普通,70年代,20几岁的他作为大山里的唯一山村教师,做家访、动员家长送孩子到学校、带着他的各个年级的学生学习。他成立了一个复式班,课程从语文、数学、体育、再到音乐,父亲以一个人的力量给山村的孩子们点亮了知识的曙光。
课间,父亲带着学生们拾掇柴火、大家一起做午饭,带着大点的孩子爬野樱桃树,采摘野果子,给孩子们补充营养。晚上,有时候,也有孩子来学校找他,他们就围坐在火堆旁,父亲给孩子们讲故事,那个时候的父亲,是乡里唯一的教书先生。学生们敬他、爱他。
90年代条件好了起来,父亲调到了乡镇上,担任学校领导干部。我清晰的记得,一个师范毕业生为了想调入父亲所在的学校,和家人一起牵了一头羊,拴在了我们家门口,恳请父亲在面试过程中给予帮助。在深夜,父亲悄然的打着手电筒,连夜将羊送回了那个老师的家。还有一次,电脑采购商,给了父亲一个大大的信封,里面满满的现金,被父亲婉言拒绝。父亲从来不避讳我在他的面前看他工作,甚至还带着我参加一些他的活动。他和所有人的交谈,往来,我都记忆犹新。我记得父亲被那些没评上职称的老师围攻;记得骂他的老师前来道歉;记得那些擅自到校外游泳而溺亡的学生家长把父亲状告到法庭;记得父亲所管辖的学校一名教师在假期犯下了作风问题,作为领导的他被革职调动、街上居民们无不评头论足……作为一名教师,父亲竟然这样的风风雨雨、坎坷荆棘……写到此处我不由得有些酸楚。
父亲,一位优秀的共产党员,一位平凡的山村教师。他就像一座稳稳的大山,面对风吹雨打,是那么的坚强。他没有辜负党和国家给与他的荣誉,他永葆初心,带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他做好了自己!面对喜欢他的、不喜欢他的、理解他的,不理解他的,他都能做到平衡。
历经教育工作中的各种艰难困苦,他不怨叹,积极承担,永不放弃。他淡忘名利,在评上“全国优秀教师”和地市级赛课获奖的时候,多次婉拒了调往教育局的安排;他公私分明,在得到调令调往下一所学校任职的那几天,为了不占用单位的集资房,父亲第一件事就是带着我们搬家(每次都是租住民房,记得有一次,我们搬进了煤检站的房子,墙壁四周都是黑乎乎的,爱美的我一边收拾一边哭泣,埋怨父亲。)他不贪图钱财,所有的工资和家庭收入全部用在了我和弟弟的读书上,以至于我大学毕业,我们家还没有一套属于我们自己的房子。
写到这里,也许你会觉得我的父亲故作清高、执拗。是的,我也曾这样觉得并当面提出过意见,我曾怨恨父亲给与我的东西太少。我不明白父亲为何不能像其他叔叔那样,进城、安排家属工作、给子女最好的教育资源,甚至给子女安排好工作?!我很愤怒为何到退休的年龄,父亲还一无所有,还带着90岁的爷爷住在出租房里!
可是,今天,在我从教十二年,父亲退休一年,我真正的明白了父亲。也正是因为他的“吝啬”,他的“固着”,让我体会到了教师这份职业的伟大,体会到了老一辈教育工作者的理想信念。他给与了我很多比物质还宝贵的东西。也正是因为父亲的言传身教,我成了一名独立、向上的青年教师。
“无德无以为师”。真正优秀的教师,一定是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的人。父亲对祖国的爱,对学生的爱,对事业和未来的爱,都表现在他对自己的高标准要求的落实上。因为爱,父亲选择了教书育人工作;因为爱,父亲选择了远离富贵,甘于清贫;因为爱,父亲用他的行动践行师德师风,传递正能量给我;因为爱,我选择了和父亲一样的职业。
当我再次挽着60余岁的父亲,和他分享我的工作,分享我的心路历程时候,我觉得他是那么的光辉和荣耀,我为有这样的父亲而自豪。因为爱,我和父亲选择了去爱更多的人——我们的学生。
让爱在生命里流动,谢谢我的父亲,谢谢教师这份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