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县杂谷脑营盘小学南校区陈宇校长带领学校班子成员作了专题研究和部署,充分利用地方特色,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民族特色鲜明的“学思二十大 非遗进校园”少年宫活动,让孩子们了解、学习、传承民族文化。
羌族羊皮鼓是羌族宗教仪式打击乐器,是国家级非遗文化。民间艺人“羊爷爷”授课教育得法,因材施教;孩子们也学得非常认真,兴趣极高,协调能力得到了提高,情操得到了陶冶。
藏织,是藏族传统手工艺中的一种,表达的是人民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刘奶奶藏织技艺十分精湛,孩子们个个心灵手巧,动作要领很快就掌握了:穿、提、压、拉,反复进行。部分优秀学员还能织出风格独特、巧夺天工的花朵。
“一针一世界,一绣一繁华”央视新闻曾经这样赞扬羌绣。课堂上刘老师一身羌服,优雅大方,她上课生动细腻,孩子们如沐春风。几节课下来,一朵朵鲜花,一簇簇草丛,栩栩如生的展现出来。这是孩子们对生活的深沉热爱,对现在幸福生活的真情表达。
藏羌剪纸有着悠久的历史,郭老师经验丰富,属于剪纸第三代传人。课堂上他从折纸、拿剪刀,再到图案的构思、结构、线条等,耐心讲解。还巧妙地把剪纸和语文、数学、思品、美术等课程完美地融合在一起,这样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他们综合能力。
这一系列非遗少年宫活动的开展让孩子们在传承、汲取传统文化中思考创新,加深了他们对家乡传统文化的了解,增强了他们的文化自信和使命担当。
黄春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