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安市创新开展课后服务筑牢学校育人主阵地。
广合作,丰富课后服务资源。与当地作家协会、摄影家协会合作,在校园里建立青少年文学、摄影创作基地,利用课后服务时间开展文学创作与欣赏、相机原理介绍、摄影作品赏析、人文地理等课程,培养学生课余爱好,增强美育熏陶。与市学生实践基地管理中心合作,整体设计实践活动,组织学生体验地震馆、智能家居馆、火灾逃生馆等专题馆,增长生活常识知识,提高课后服务吸引力。与当地中职学校合作,组织学生开展职业体验活动,带领学生“体验职业、感受文化、规划未来”。选聘学有专长的退休教师、专家参与指导课后服务,开设艺术、文化、科技、体育等课程,每周定时定点辅导2次,拓展课后服务资源。
重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开发“非遗”文化双竹连响、四川盘子、快板、车灯等特色课程,纳入课后服务兴趣课堂和大课间,特邀曲协专家到校培训,参培师生4000余名。在有篆刻文化基础的学校安排篆刻课,购置刻刀、印床、印石等工具,研发篆刻校本课程2套、教学案例7个,邀请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介绍篆刻常识、历史,学生亲身体验刀法、字法、章法、边款刻制、印屏制作等基本技法。依托地方产业,创新开发中草药艺术实践校本特色课程,利用中草药博物馆、中药材种植基地、农家文化研学基地、川菜食材基地、青少年活动中心等乡土资源,开发“农家文化大课堂”“小小百草园”“七彩梦—种花实践活动”等校外劳动实践课程,打造中草药艺术实践工作坊,感受中医药文化的博大精深。
抓党建,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探索“党建+国防教育”模式,让国防教育走进班级、走进课后服务,开发《国防家园》《国防体育》《国防科技》等校本教材,建立“小航模,大国防”兴趣小组,设置航模初级班、中级班和高级班,满足不同年龄学生需要,开设小飞机成长史、小飞机自画像、小飞机大奥秘等课程,将国防教育与党建工作深度结合,使学生在国防科技创新中浸润成长。《农村小学国防教育“一核两翼三策略”研究》课题获广安市政府二等奖,中央电视台、学习强国APP、《教育导报》等媒体专题报道广安市邻水县《点亮孩子心中的国防梦》《国防科技体育运动会》等特色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