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山市将中小学生课后服务作为重要民生实事,纳入公共服务范畴,积极探索、稳步推进,着力打造优质高效、群众满意的课后服务体系,解决家长接送难等问题,让人民群众享有更多的教育获得感和幸福感。
多方同频共振。市教体局、市发改委、市财政局联合印发《关于开展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通知》,细化服务原则等3个方面14项具体要求。依托学校、家委会、关工委、第三方社会机构、公益组织等,建立教师、家长、退休干部、志愿者等多渠道优质课后服务团队。联合发改、财政开展课后服务定价工作,明确服务对象为正常放学后按时离校有困难的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确保低偿收费、公益服务。
多元优质服务。利用学校特色和优势,组织学生在校完成家庭作业,开展艺术、科普、课外阅读、劳动实践、娱乐游戏、拓展训练等30余项主题活动,涵盖书法、诗词、美术、合唱、舞蹈、篮球、足球、机器人等60多种活动内容,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多元化课后服务。
多维监督管理。成立8个课后服务调研工作组,深入基层学校实地调研指导,收集及回复师生及家长意见建议100余条。通过政务网站、政务微信及报刊、电视台等媒体,面向社会发布课后服务流程、公开监督举报电话及邮箱、设置意见建议箱,实行“线上+线下”联动监管。建立直查快办制度,快速发现问题,严肃查处违规集体上课、补课和借托管之名违规乱收费等不良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