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和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重要讲话精神,按照教育部统一部署要求,6月21日15:30,西华师范大学在华凤校区图书馆学术厅举行了“学习新思想千万师生同上一堂课”活动。西华师范大学党委书记王安平教授作为四川省教育厅派出的第17讲师团专家进行现场宣讲,并同步网络直播。西华师范大学、川北医学院、南充职业技术学院等南充市三所高校的300余名师生到场聆听,西华师大各机关单位和二级学院分别在办公大楼323会议室、学院会议室等场地集中收看,川北医学院、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南充职业技术学院、广安职业技术学院组织师生收看宣讲实况直播。
王安平以《做新时代“四有”好老师,当好学生成长成才引路人》为题,从新时代、好教育、好老师与好学生四者关系的角度,围绕新时代呼唤好教育、好教育需要好老师、好老师成就好学生等三个方面作了深入浅出的分析和阐释。他说,新时代对高等教育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高等教育的地位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高校承担的责任更加重大,所要完成的任务更加艰巨。王安平指出新时代赋予高等教育新的使命,教师作为教育工作的直接承载者,是决定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他结合高校实际谈到“四有”好老师的丰富内涵,提出理想信念是“师魂”,是好老师的人生基石,要树立崇高理想、肩负社会责任、坚定职业信念;道德情操是“师德”,是好老师的核心品质,要把敬业爱生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准则,在自我修养的不断提升中实现道德追求;扎实学识是“师能”,是好老师的专业素养,应具备精深的学科知识、灵活多样的教育知识,在教育教学情境中丰富自身的实践性知识,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汲取并灵活运用新知识;仁爱之心是“师爱”,是好老师的职业底色,要真诚地尊重学生、充分地理解学生、宽容地关怀学生。王安平强调,新时代的好老师要引导学生做到四个认识,即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正确认识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在具体的培养途径中,好老师要做好“三个紧贴”,即紧贴人才培养的时代发展变化,紧贴青年大学生个性发展特点,紧贴青年大学生全面发展需求。同时,要着力于积极引导大学生学会知恩感恩,着力于培养大学生批判思维和创造能力。他勉励广大教师以习近平教育思想武装头脑,努力成为符合党和人民要求、学生喜欢、家长欢迎、社会敬佩的好老师,成就自己的同时成就学生、报效国家,矢志不渝培养治蜀兴川、民族复兴的栋梁之才。
在各个收看现场,大家聚精会神地边听边做笔记,宣讲结束后,纷纷畅谈心得体会。
西华师大历史文化学院教授熊梅在聆听了王书记的授课后,深有感触地说,“听了这次宣讲,作为青年教师更加清晰自己肩上的责任,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加倍努力地学习新思想,锻炼新能力,以“四有”好老师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切实担负起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引路人。”
“作为新时代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作为学生干部,我们是从青年群众中走出来,我们应当把创新的思想理念和坚定的理想信念带回到青年群众中去,发挥学生干部的带头作用,知行合一,成为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西华师大青马班学员新闻传播学院2016级学生傅宇说。
“王书记的讲课内容丰富、形式活泼,让我受益匪浅”。川北医学院临床医学系学生刘海达说,“此次活动让我深刻领会了习近平总书记对广大青年提出的殷切期望,更加坚定了刻苦学习,勇担时代大任,努力成长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志向。”
南充职业技术学院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孙明霞在宣讲结束后激动地表示,“这一堂生动的课,为我的人生指明了奋斗的方向,在未来的学习生活中,更要做一名积极奋斗和辛勤劳动的青年,更要爱国、励志、求真、力行,努力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据悉,此次开展“学习新思想千万师生同上一堂课活动”是教育部推进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学习宣传贯彻的一次有效探索,在全国范围持续火爆,掀起了学习的热潮。学校将以此为契机,建立健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教育思想、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第一时间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长效机制,持续深化研究阐释,不断推动学习转化,全面提升学习宣传贯彻工作质量。
(川北医学院、南充职业技术学院、广安职业技术学院等收看直播图片由所属学校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