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赛促学 以赛促练 以赛促用
成都师院举行首届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大赛
比赛现场
12月6日下午,成都师范学院首届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大赛在该校智慧教学教学示范区举行。经过紧张而有序的比赛,大赛评选出了个人一等奖2名、二等奖4名、三等奖5名。
此次大赛由成都师范学院教务处、教育信息化推进办公室和教师教育学院联合主办,教育信息化推进办公室承办。大赛分为初赛和决赛两个阶段,初赛由该校各二级学院组织实施,决赛由学校统一组织,经过各学院初赛选拔后的11名师范生代表参加了当天的决赛。决赛重点考察参赛选手充分、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数字资源和信息化教学环境,突出教学重点,解决教学难点,系统优化教学过程,完成特定教学任务的能力。比赛以现场课堂教学竞赛的方式进行,参赛学生以个人为单位参赛,以四川省中小学统一使用的教科书为材料进行1课时教学内容的教学设计,内容包括说课、模拟授课两个环节,比赛时间共15分钟,其中说课5分钟,模拟授课15分钟。
比赛现场
此次信息化教学能力大赛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提升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落实“以赛促学,以赛促练,以赛促用”技能实训方针的重要举措,是充分展示成都师范学院开展师范生信息化教育教学创新改革和师范生职前职后一体化培育办学特色的有效途径。此次比赛为广大师范生展示能力、施展才华和互动交流提供了平台,也为四川省教师参加国赛提供了必要的基础性条件。
据悉,成都师范学院在以信息化促进教育教学变革中,作出很多卓有成效的探索。该校提出了“以协同创新突破瓶颈、以应用驱动加强建设、以深度融合变革教学、以提升能力优化服务”的新理念。以协同创新突破基础薄弱、资金不足、技术滞后、人才缺乏等瓶颈;以应用驱动解决建设中存在的价值偏差和“建用脱节”问题;以深度融合变革教师观念、促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以提升师范生信息化能力和学校服务基础教育的能力,践行学校办学宗旨。并构建了“统一领导、归口管理、分级负责”的管理体制;建立了技术支撑和服务团队,形成了管理部门强力推,教学部门主动用,技术部门支撑服务的协同机制;形成了引导-激励-提升的制度体系。解决了多头管理、相互掣肘等问题。
值得关注的是,成都师范学院应用需求驱动,加强了条件建设。具体来看,该校已建成数字化校园,夯实了教育信息化建设基础;建成教与学信息化环境,改变师生教与学行为;建成智慧教学示范区,引领信息化教学改革;建成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包括智能微格教室、高清录播教室、视频拍摄与编导中心等12个功能区,为师范生培养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在这过程中,教师观念也在发生改变。该校建立教师培训网校,实现在线培训。开展网络教学平台应用、微课及混合式教学、信息化课程资源建设等专题培训,定期开展智慧课堂观摩、示范活动。截止2016年,共开展培训15期,参训教师926人,开展了150余次智慧课堂观摩。该校采用“引进、自建、协作”等途径,强化课程资源应用。成都师范学院有关负责人介绍,一是加入东西部课程联盟,引进北京大学等一流大学优质慕课87余门,积极开展远程互动教学,截止2016年,共有15439人次获得学分,推送了《教师口语》等3门幕课,已有20余所高校的数万名学生选修;二是加强校内信息化课程资源建设,建成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教育部产教融合开放课程等优质信息化教学资源211门;三是采用协作方式,建成一批师范生信息化能力实训课程和系列课例。
值得一提的是,融合信息技术改变了传统教学。据悉,该校所有课程已在网络教学平台运行,实现了教与学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教学和管理。教师开展微课、电子书包、TBL及翻转课堂等教学形式,已经有40%以上课程采用微课教学,组织“精彩一课”、“全员教师教学竞赛”等活动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倡导在线自主学习,要求学生通过EDX、中国大学慕课等平台学习,并进行考核,认定学分。
同时,该校积极开展信息化教学研究与实践,鼓励教师开展信息化教学研究。2012年以来,成都师范学院获批省级教改项目7项,四川省教育综合改革项目2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5项,省级卓越教师培养项目3项,省级应用型示范专业2个,发表信息化教研论文77篇,人大报刊复印资料转载2篇,出版著作4部。
在师范生能力培养上,该校从基础教育需求出发优化培养方案,强化师范生信息化素养和能力培养,构建了“基础平台+素质拓展”课程体系。深度改造《现代教育技术》等课程,“素质拓展”设置了包括《微课设计与制作》《师范生信息技术能力训练》等在内的60门选修课和专题讲座。在实践能力培养中,该校大力开展远程课堂同步观摩,强化师范生感性认识;加强微课、翻转课堂等教学形式的强化训练,已开展125门次翻转课堂训练;定期组织基于微课、翻转课、智慧课堂的教学比赛,形成了以赛促训的良性循环;定期开展信息化专题讲座,学生每期参加平均达到8次以上。
(图片来自成都师范学院)